本科生招生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正文

【专业介绍】 药学专业

发布日期:2025-06-04    点击次数:

专业名称:药学

闪“药”青春,筑梦未来,“药”你精彩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宣传语

浙江省手性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脂溶性维生素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绍兴市重点学科、绍兴市重点专业和绍兴市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生物与医药两个硕士学位点,药学学科拥有实验设备总价值超千万;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151重点资助人才等专家亲自授课;

全国药学实验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多次获得一等奖;

考研升学率多年30%以上。

【专业建设概况】

近年来,药学专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药学学科成为绍兴市重点学科;药学专业所在学科为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和“十二五”重点学科,是学校首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主要专业方向之一。本专业依托浙江省脂溶性维生素工程技术中心、浙江省精细化学品传统工艺替代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功能化多孔材料与绿色替代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浙江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达到10000多平方米。专业拥有激光粒度仪、微射流、冷冻干燥机、微通道反应器、冷冻高速离心机、酶标仪、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仪、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用于药物研发和分析的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8000多万,能够较好地满足本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药学专业始终坚持“产教融合”工程建设,目前已建成校外生产实习基地20多个,其中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绍兴文理学院-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医药化工实践教育基地”为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通过“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训练,将学校的理论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的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医药行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每年考上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名校研究生以及杭州、宁波和绍兴等地的医院编制的学生占比40%以上。


【主干课程】

药学专业导论、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实验、基础药理学、基础药理学实验、药学专业英语、药剂学、药剂学实验、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实验、药物波谱解析、临床医学概论、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事管理学、药学综合实验等。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5人,专任教师74人,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人,博士占专任教师比为90.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挪威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优青”1人、“浙江省杰青”2人、“省级海外引才计划”1人、“省151人才”10人,“省151重点资助”对象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6名,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名,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名,另外学院还聘有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杰青、国家级引才计划、海内外知名教授以及地方业界精英担任学院的讲座教授和兼职导师。


【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并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阅专业文献的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团队精神以及协作开发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外语交流能力。

毕业要求1 -理想信念和职业目标: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推动自身成长和社会进步为动力,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毕业要求2 -高尚的职业道德: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遵守职业伦理规范,维护患者权益,保障公共健康,以患者和社会的福祉为首要考虑。

毕业要求3 -人文科学素养和外语能力: 具备广泛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素养,包括但不限于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领域,同时掌握一门外语,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毕业要求4 -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掌握与药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毕业要求5–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扎实的药学学科专业知识,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医学学科等核心概念和原理,具备高水平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药品制剂设计、生产工艺、活性测试、检验和质量控制等,以确保药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毕业要求6 - 信息管理和技术应用: 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进行药学研究,具备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技能,能够跟踪行业趋势和法规变化。

毕业要求7 - 终身学习和职业成长: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持续跟踪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为自身职业发展提供动力,能够不断适应不同工作场景的变化。

毕业要求8 - 团队合作和人际交流: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协作,具备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事合作的能力,以综合各种专业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秉承“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地方产业背景,坚持“适应地方经济需求,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针,设置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两个培养方向,在培养过程中,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通过融合数字化教学、项目型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能力、实验技能、初步科研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环节】

校内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训练、课外科研创新训练以及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独立实践课时占比38%以上。


【就业去向】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制药企业、医院、医药公司和药品检验单位从事药物开发、药品生产、质量控制、药品经营、药品监督管理以及临床用药指导等方面工作。


毕业生初次就业、考研升学率】

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94.00%,考研升学率多年30%以上。


【地方产业(行业)背景】

医药化工产业是浙江省和绍兴市的支柱产业,拥有众多优秀的医药上市公司、各级医院和医药检验单位,与药学密切相关的生命健康产业已列入绍兴市十三五的重点发展产业,为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专业特色介绍】

药学专业以服务地方医药产业发展为己任,培养应用型药学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教--医三位一体合作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药学专业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业界精英进课堂、产教融合模块、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五年,药学专业学生获得全国医药院校药学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浙江省化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等学科竞赛奖项30余项,学生课外科技项目20余项,学生参与老师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生考研上线率位居学校前列,每年有约30%的毕业生考取浙江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中科院等著名高校、院所硕士研究生。


【学生成才个案】

钱某,男,19909月出生,浙江宁波人,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药学专业09级学生。他是一位科研达人,勇于创新,将课余时间倾注于专业研究上,持之以恒,成果突出。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提交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4-氯吡啶的合成研究》(以第一作者)中的工艺已经在江苏省普林斯化工有限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年产值近200万;《2,6,6-三甲基-3-肟基-1-环己烯-1-甲醛的合成》(以第一作者)和《4-氧代-β-紫罗兰酮的合成新方法》(以第一作者)中的工艺已被绍兴英风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等采纳及进行进一步中试。在大学期间主持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新苗人才计划)1项,参与其他省市大学生科研项目4项。由于科研成果突出获得学校第九届“卓越奖学金”。


教授推荐

专业名称:药学

专业导游:化学化工学院 董华平教授

Q1:药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药学是连接生命健康和制药科学的重要桥梁纽带,研究对象以药物为核心,涉及到包括药物研发、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的作用机理、合理用药和药事管理等多个方面。药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上述分支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本专业开设了生物药学和药物合成两个专业模块, 分别侧重于药物的生物制备和化学合成方面的研究。生物药学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药物的发现、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生物制药工艺等方面,是当前药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药物合成则主要涉及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包括新药物的发现、合成路线的设计、中间体的合成和结构修饰等方面。同时,药学专业也涉及到药物的作用机理、合理用药和药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以便于进行实验研究和质量控制工作。此外,药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医药科技和市场需求。

Q2:选择我校药学专业就读有何优势?

浙江省在医药制造产业方面具有全国领先的优势,拥有多个大型医药化工新兴产业园区,以及多家国内知名的上市药企,如浙江医药、新和成、京新药业、华海药业、海正药业、仙琚制药、震元制药、民生药业、杭州默沙东等。这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我院化学学科是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院还担任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理事单位,并拥有浙江省脂溶性维生素工程技术中心、浙江省手性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绍兴市医药化工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绍兴市医药化工创新团队和绍兴市医药化工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和团队,这为药学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除了学校提供的支持,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养老相关的医药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地都在大力开展社区医院及新兴医疗机构的建设,这也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药学专业的教师除了具备高水平的理论学术素养外,还拥有丰富的企业科研合作经验,能够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此外,他们还能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工作就业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非常契合的。

Q3:药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微生物与免疫学、天然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等。

Q4:药学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什么素质?

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包括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药学研究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理兼修能力和动静皆宜的素质,同时也需要发现自己的个人特质和专业兴趣,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分支学科和职业方向。另外,实践能力也是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素质之一,因为药学的很多知识点需要通过实践研究来掌握,需要学生善于动手和实践。此外,药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便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药物开发工作。最后,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Q5:在药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药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需要涉及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大量的内容,对于有些同学可能会有些困难。此外,某些课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单纯的背诵记忆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此外,药学课程还需要进行大量实验操作,包括动物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具备耐心、细心和恒心。但只要对药学专业有足够的兴趣,并且付出足够的努力,以上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Q6:社会上是否对药学专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社会上对药学专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许多人会将药学专业与医院或社会药房里的药师或医药代表联系起来,并认为这些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待遇也不太好,因此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好。但是,这种观点并不准确。实际上,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除了药师职业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就业方向,比如药品研发、药品注册、药品专利申报、企业管理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具备深厚的药学专业知识,而且待遇也不低。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药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药学专业,认识到它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地位,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Q7:我校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生大致有哪些去向?

针对本科阶段学生展现的个性化潜质和职业发展需求,我们可以设计多元化、多通道的发展途径。药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就业于社会药房和医院药剂科,不仅仅是进行药品的调剂工作,更需要发挥药师的作用,如在合理用药方面的指导和监督。另外,药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就业于制药企业和药品批发公司,从事药物研发、制备、质量控制与保证、药品注册申报和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药监系统也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就业方向,需要参加统一招考才能进入药监局和药检所等单位。

此外,需要明确的是,药学本科毕业生获得的是“理学学士学位”,而非“医学学位”。但是,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专业。在研究生阶段,毕业生可以选择到高等院校、研究所、企业、专业技术机构从事教学、药物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生产、质量检测与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此,药学专业不仅就业方向多样化,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Q8:药学专业有哪些优秀的教授?

沈润溥,博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浙江省151人才重点资助、省首批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省首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医药化工组专家、浙江省企业帮扶促调先进个人、绍兴市十大杰出青年、绍兴市首届青年科技奖、绍兴市技术拔尖人才。从事药物全合成研究与生产,主持或参与了维生素A的全合成,β-胡萝卜素全合成,维生素H技术攻关,国家级抗锥虫新药盐酸锥双净的合成,虾青素全合成,番茄红素全合成等多个重大项目,主持产业化项目实现产值超100亿元。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其中美国专利局授权14项,德国专利1项);核心以上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2009和2014年),三等奖一项(2019年)。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和省项目多项。

陈建辉,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系列新药研发,主持完成环丙沙星、维生素A,生物素,类胡萝卜素等多个系列项目的研发并产业化。绍兴市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市领军人才,市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首届绍兴市企业创新之星。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8项,发表论文29篇,主持科技部、科技厅等多个项目。为绍兴文理学院学术骨干引进人才,筹建浙江医药-绍兴文理学院联合实验中心,加强校企科研项目合作,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学生实习基地建设,评为市“十佳”科技指导员。指导学生完成省科技厅“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获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11月国际工业博览会铜奖,2005年12月中国饲料科技进步奖。2006年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0年列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员,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董华平,博士,教授,日本静冈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主讲《药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物分离工程》等课程,研究方向为生物催化与转化,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6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5项。

邓莉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药物设计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工作,掌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2008年在制药企业和2010年在科技局先后挂职锻炼一年,201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美因茨大学国家公派访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及绍兴市级项目等,获得2013年绍兴市优秀论文二等奖,绍兴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等,阶段性成果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SCI研究论文20多篇,已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

杜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人工智能辅助功能性小分子和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主讲《药物合成》、《药物合成实验》等课程。在药品申报注册所需的杂质制备方向,主持横向项目5项,直接到账经费200多万元。完成二十余个药物杂质对照品成套新工艺开发,为企业储备发明专利十几项,带来收益达数千万元。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绍兴市公益项目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和省基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Med. Chem., Chem. Comm.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7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三等奖10余项。

Q9:我院学生学风状况如何?

学院学风优良,学术氛围浓厚,是学院的显著特点。近三年来,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众。学生承担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研项目30余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展现出学生们的研究实力和创新精神。此外,在全国药学实验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以及浙江省高校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学生们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等16项、省级25项的优异成绩,展现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1521
欢迎拨打招生就业热线
0575-88342383
微信公众号